人民網北京9月23日電 (記者李博)9月22日,首屆北京綠色發展論壇在城市副中心開幕,通州區委副書記、區長鄭皓在論壇開幕大會上發布了城市副中心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建設“十四五”成果。
鄭皓表示,今年是城市副中心啟動規劃建設的第10年,城市副中心聚焦綠色建筑、綠色交通、綠色產業三大關鍵領域,不斷強化能源、生態、文化三大重點支撐,推動綠色發展。
“城建綠”方面,城市副中心將建筑作為城市綠色發展的重要載體,全面實現“兩個百分百”:新建公共建筑100%執行綠建三星標准、新建居住建筑100%執行綠建二星級及以上標准,綠建執行標准處於全國領先水平。超低能耗建筑累計實施超54萬平方米。高星級綠建集中連片發展,行政辦公區在全國率先實現綠色三星建材100%應用,三大文化設施採用多維度節能降碳設計,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02萬噸。運河商務區獲北京市綠色生態示范區稱號。怡禾生物城市更新項目成為全國首例建筑業數字化轉型集成試點,通過BIM+智能建造技術縮短工期3個月。
“出行綠”方面,城市副中心堅持“慢行優先、公交優先、綠色優先”,建設高效綠色、生態友好的交通網絡。目前,城市副中心集中建設區路網密度增長22%,軌道交通線網日趨完善,副中心站樞紐將建成全國首個綠色三星站城一體化樞紐。首末站均在副中心的公交線路新能源車輛配備率實現百分百。車路雲一體化水平顯著提升,高級別自動駕駛4.0擴區建設加速推進。600公裡綠道串聯大運河、城市綠心等生態節點,“騎行+步行”的慢行方式成為通勤新時尚。
“產業綠”方面,城市副中心大力推進產業綠色低碳發展。產業結構加速轉型,金融業增加值佔比達到10%左右、成為城市副中心主導產業,以先進制造、數字經濟、醫藥健康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加快打造全球綠色金融和可持續金融中心,成立百億規模的北京市綠色發展和低碳產業投資基金,城市副中心成為全國首批氣候投融資試點地區,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市場、國家綠色技術交易中心、綠色價格認証中心等國家級平台落地發展,培育國家級綠色工廠13家。
“能源綠”方面,城市副中心將能源作為城市綠色發展的核心支撐,加速推進能源綠色轉型。行政辦公區實現100%綠電供應,環球度假區成為全球首家全綠電運營的超大型主題公園。城市副中心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達到26.4%,可再生能源供熱面積居全市前列,城市綠心森林公園成為全市首個通過國際國內雙認証的“全域零碳公園”,中國人民大學通州校區、北京未來建筑科創中心項目入選國家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項目,展示了創新推動能源轉型的副中心經驗。
“生態綠”方面,城市副中心將生態作為城市綠色發展的本底支撐,持續深化減污降碳,PM2.5年均濃度歷史性達到國家二級標准,8個國市控出境考核斷面水質全部達到Ⅲ類以上。生態宜居空間擴容提質,大運河文化旅游景區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通州區森林覆蓋率達34.6%,綠化覆蓋率達49%,成為北京市首個平原地區國家森林城市,在副中心棲息的野生鳥類超370種。同時入選全國首批林業碳匯試點城市,城市綠心森林公園等30個公園項目活化利用,生態產品價值加快推進。
此外,城市副中心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生產生活各領域全過程,樹立“綠色北京看副中心”的風向標。全面推行節約型機關、綠色學校、綠色商場、綠色社區等創建,通州區82家黨政單位全部建成節約型機關,中小學綠色學校創建達標率達90%。
鄭皓表示,“十五五”時期,城市副中心將深入推進建筑全生命周期節能減碳,實施產業園區、工業廠房、低效樓宇綠色化改造,探索綠色建筑規模發展的市場化路徑。加快平谷線、101線一期等一批軌道交通建設,優化公交線路,完善公共充電設施布局,織密景觀優美、便捷連貫的綠道網絡。推進綠色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示范應用,培育引進綠色技術創新領軍企業,支持北京綠色交易所打造面向全球的國家級綠色交易所,將副中心打造為國際綠色經濟標杆城市重要承載地。加快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型,推進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持續擴大綠電消納規模、逐步實現市區行政事業單位使用綠色電力全覆蓋。與北三縣共同建好潮白河國家森林公園。高標准建設六環高線公園,打造世界級公共活力空間﹔推動大運河水岸綠融合,加快推動生態優勢向發展優勢轉化。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